終於緩慢地讀完這本書。

是去年那件事發生的時候,

瑩拿來借我並說:這本書非常適合妳現在看,妳一定要看!

 

無奈自從事情發生以來,心思紛紛擾擾,

剛開始是不能靜下心來看書的

後來好些了又把這書埋著

這兩天整理書桌才又挖出來,這個周末一打開,欲罷不能。

 

一開始必須耐著性子看,因為一下子是第三人成又一下子變成女主角的獨白

但進入文本之後,發現自己的想法跟女主角的內心越來越一致。

 

二十歲到四十歲這段時間,是人生的重要關鍵轉折吧!

無論事業、愛情、婚姻、家庭,幾乎所有通往所謂「幸福」的道路的因素

都將在這二十年中取得定論

但我們又怎麼知道怎麼樣的選擇才是對的?

此刻擁有的,如果下一秒就失去,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曾經以為自己邁向幸福了,卻頓時消失,要如何繼續在這世界存在?

 

亞紀小姐,世上沒有未能選擇的未來、不曾選擇的未來。

未來沒有任何一樣是確定的。

但是,正因如此,對我們女人來說,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命運

 

這的確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尤其是那段時間,「如果當時作另一個決定會如何呢?」

書裡不斷地提到「把自己交給命運」,

 

而命運是不動聲色地降臨嗎?

尤其這幾個月工作上的一些事,思考著是否下定決心離開

不斷回想著自己是怎麼到這裡來的

這幾年的經歷,少了某個環節或許一切都會改變

 

冬姊,人與人之間,肯定老是會發生無可挽回的事,但既然不可能挽回,

我認為不要試圖挽回比較好。

重要的,是克服那個悲劇,接受比那種是遠遠更加重要的命運。

 

 

「接受」這功課,這些年我很努力學,真的,就不多說了。

 

人這種生物,獨自生活的時間愈長,

肯定愈容易形成無法託付他人、委身他人、也無法交由別人做主的頑強自我吧。

然而,那絕非純屬壞事。婚姻不可能是人生的一切。

生小孩也不可能是女人唯一的存在理由。

無論是男是女,每一個人只能視為一個人來完成。

人與人的相遇,無論對方是父母也好,手足也好,伴侶也好,甚至自己的孩子也好,遲早都註定訣別。

既然如此,透過一再這樣重複相遇與別離,人只能終生貫徹一個自我。

因為最後剩下來的,到頭來,唯有自己一人。

 

這段一氣呵成的os,是女主角原本決定放棄心裡那個人,另嫁他人前夕的內心想法

三十三歲的她,遇見第二任男友,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跟這個人一路走下去了吧

內心卻隱隱不安,習慣了一個人生活之後

要改變生活型態彼此適應,重新面對另一個生活模式,會有這樣的猶豫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然而這樣的猶豫,也在後來的重大事件發生後,演變成逃離

 

後來,女主角受到鄰居小妹妹明日香、弟媳沙織對愛情的堅決影響

尤其是沙織,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而更堅持執著於愛情

看到她的執著,讓女主角亞紀不斷反思自已,

也或許因為如此,在三十七歲與第一任男友佐藤康重逢,

她終於勇敢爭取自己的命運,後來也結了婚,

雖然命運還是開了個玩笑,康在亞紀生育時,遇到地震災害而死亡

 

命運是否為我掌握?

我只知道,誠實面對自己的毎個感覺,

無論每個結果好壞是否為命定

至少,不會讓自己後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terisk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